
道家养生60秒!
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养,即调养、保养、补养之意;生,即生命、生存、生长之意。现代意义的“养生”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。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、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。
《道德经》所说的“少私寡欲”。这种以养神长寿的思想,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,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、调情志、气功导引、健身功法等各方面。
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,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,但却富有生命力;事物强大了,就会引起衰老。他在《道德经》中指出:“坚强者,死之徒;柔弱者,生之徒”。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,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。所以,老子主张无欲、无知、无为,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,即所谓“返朴归真”。
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,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。《庄子刻意》说:“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。此道引之士、养形之人,彭祖寿考者所好也”。由此可见,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,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、治病、防病的。
手掌快速对搓300次,刺激手掌的经络穴位可通六经、强化内脏、调和阴阳之气。可治疗肩痛、眼睛疲劳。
手指由前额深摩头顶至脑后,以每秒2~4次的速度,促进脑部血液回流,使发根得到充分营养,头发黑且光泽。
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热,舒适为止。有通经散热、保健听力的作用,尤其对耳鸣、目眩、健忘有防治功效。
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30次,可提神醒目,有强化眼肌、防治慢性角膜炎、近视眼等功能。
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,可祛风雍塞,开肺窍,对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,甚至对心脏病、动脉硬化症都有防治功效。
轻叩牙齿,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,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,增加其灵敏度。
用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揉摩肚脐,可通畅胃肠之气,促进消化吸收。
反复收缩,使肛门上提,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,促进血液循环。
仰卧时血流速度慢,血液存留四肢过多,通过伸屈运动,使血液迅速回流,供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与血。
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,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,并能清肝明目,对治疗神经衰弱、失眠、耳鸣等均有疗效。
早晨清醒后,晚一分钟起床,在床上坐一会,是对心脑血管的良好保护。因为人们醒来时,血压会立即上升,心跳加快,周围血管收缩。这种生理变化是人从卧床到起立的一种自卫生理变化。但是患有高血压、心脏病的人却对刹那间的变化承受不了,可能会突然出现中风或心脏病发作。即便是正常人也不要匆忙起床,就这么一分钟,保护你的心脑血管。
晨起后的一分钟,喝杯温开水是极好的养生法则。有些人选择饮用盐水或者蜂蜜水,对于健康人群未尝不可,可是对于亚健康人群来说,这样只会增加盐的摄入,是没有必要的。
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、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,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。养,即调养、保养、补养之意;生,即生命、生存、生长之意。现代意义的“养生”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。
是指遵循生命法则,通过适度运动,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,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,恢复应有机能,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;
是指开阔视野、通达心胸、广闻博见,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,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,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;
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,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,调配合宜食疗,以滋养调理周身,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。
养生就是保养五脏,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。
养生
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,它包括中华中医学、康复学、营养学、美学、心理学、国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艺术、烹饪、运动学、佛学、道学、儒学等等。